产品

翅类

翅类

怎么样提高雏鸡的出壳率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方法有哪些?

发布时间:2023-12-05 16:48:41 来源:翅类

  雏鸡刚出壳各方面机能发育不完善,对外界适应能力较弱,易发生应激反应,在平常的饲养管理当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出问题,导致雏鸡死亡。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提高雏鸡成活率养殖窍门。

  影响鸡孵化率的重要的因素是种鸡、种蛋及孵化条件等方面,生产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孵化率,创造良好的孵化成绩,下面祺茂堂生物科学技术小编就具体来说一下,怎么样提高雏鸡的出壳率,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方法。

  小鸡出壳的速度慢和孵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很大的关系,如果前期的温度未达到的话,就会导致它出壳的时间延长。

  养殖环境较差。雏鸡对温度的表现较为敏感,如果在进雏前对温度的控制不到位,温度较低则易导致雏鸡扎堆取暖。

  发生挤压致死的现象,如果温度过高,则雏鸡失水过多,呼吸强度变大,易发生脱水死亡,如果温度不恒定,忽高忽低,则雏鸡易受凉,引起腹泻,还会影响到卵黄的吸收而发生死亡。

  另外,如果雏鸡养殖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差,如在寒冷季节育雏时只考虑到温度的影响,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工作,使舍内大量有害化学气体蓄积,就会导致舍内氨气、一氧化面、硫化氢的含量过高,引起雏鸡发生呼吸道症状,严重时会引起雏鸡中毒死亡。

  饲养密度过大。雏鸡的饲养密度过大是导致成活率低的根本原因。目前养鸡生产多为集约生产,饲养密度相对较大,有的养殖户在进雏时常出现超量饲养的现象,这样不但不会节省本金,反而会导致鸡群的饲养密度过大。

  不但不易于观察鸡群的状况,还会导致雏鸡发育不良,整齐度下降,并且疾病的传播速度也较快,因此导致雏鸡的死亡率升高,成活率下降。

  消毒不严格。雏鸡的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完善,抗病能力比较差,如果对于雏鸡舍的清扫和消毒不彻底,如在进雏前不进行熏蒸消毒,会导致病原微生物长期存在,使雏鸡易感染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等而导致死亡。

  免疫不及时。科学合理的免疫能大大的提升机体的免疫力,避免发生疫病,但是如果鸡群发生应激反应,雏鸡发生疾病等,耽误了免疫接种,或者是由于养殖户不按免疫程序接种,就会导致雏鸡发生传染病,这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,易导致雏鸡发生大面积的死亡。

  滥用药物。在养殖生产中药物滥用的现象常有发生,并且雏鸡阶段易患多种疾病。

  如果治疗不当,药物不正确使用,如药物选择不对症、药物的剂量不正确使用等,会加重了雏鸡肝、肾的负担,从而造成雏鸡发生大批量的死亡。

  首先是种鸡是否健康:有无细菌、病毒或支原体等感染;在营养上有无缺乏症、代谢病及中毒性疾病;另外种鸡的周龄也会直接影响雏鸡质量。其次是孵化方面:在孵化过程中温度、湿度、通风、翻蛋及卫生情况等都会影响雏鸡质量。

  实践证明雏鸡质量中 80%由种鸡质量决定,15%由孵化技术决定,其余 5%由运输条件决定。

  优质种鸡应拥有非常良好的遗传性能,种鸡群各项生产指标(体况、均匀度、产蛋率)符合品种要求。同时无垂直传播疾病感染,无慢性腹泻症状,健康母鸡的生殖系统是功能正常的,所形成的卵黄和蛋白中也没有病原微生物,还要抗体水平高且均匀一致、营养状况良好等。

  如果种鸡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且侵害到生殖系统,这样病原微生物会进入卵黄和蛋白到达胚胎传给下一代,即进行垂直传播。

  通常至少有 7 种传染病能够最终靠种蛋进行垂直传播。即沙门氏菌病、支原体感染、禽白血病、传染性脑脊髓炎、病毒性关节炎、传染性贫血和减蛋综合征。

  试验证明,用于入孵的种蛋如果不符合标准要求,达不到合格种蛋的标准,不仅在孵化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胎位不正、畸形等降低孵化率,还会致使出壳后的雏鸡较弱,降低雏鸡质量,1 周内死淘率较高。

  同时蛋壳质量越好孵化率越高,从而雏鸡质量也越好,一些薄壳蛋或沙皮蛋由于在孵化器中失水较多,易导致雏鸡脱水、体重较轻、精神萎靡等。

  由此可见,随着存放温度的升高,胚胎发育速度慢慢的变快。若无法将种蛋温度及时降低到生理零度以下,就不能够确保胚胎暂停发育,这样在开始孵化时种蛋处于不同的胚胎,不仅致使孵化率降低,还会极度影响雏鸡质量。

  种蛋在储存过程中,二氧化碳从蛋内容物中丢失,致使蛋清质量下降,孵化率降低。

  实验证明:种蛋储存 4 天后,每多储存 1 天孵化率下降 0.5%,孵化时间延长 1 小时,并且会出现更多的畸形胚和死胚,致使雏鸡质量下降,早期死淘率增加,甚至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。

  雏鸡脐部有异味、愈合不良,体弱、嗜睡的原因有:脐部受到感染;种蛋本身脏或受脏的蛋托、孵化器、出雏器的污染;种蛋熏蒸不彻底;孵化器温度低;孵化器或出雏器湿度低;通风不良等。

  一般在孵化后期有可能会出现胚胎超温,在17~18 胚龄的蛋壳温度达 37.8℃时较好,如果达到 38.3℃时还可以,如果蛋壳温度超过 38.8℃时对胚胎就有危险了,会大幅度的降低雏鸡的孵化率。

  还对雏鸡质量有较大影响:雏鸡体重降低、精神情况变差、脐带出血或发生三炎症状等。

  另外孵化温度太高,有几率会使胚胎大脑外露、内脏外露、腿畸形、无眼或其他眼部异常、胎位不正、绒毛短而坚硬或粗糙、肚脐充血或未愈合等。

  种蛋失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对雏鸡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,当种蛋失水较少时,种蛋气室较小,雏鸡啄壳困难,脐带吸收不良致使脐带发炎,卵黄囊未完全吸入腹腔, “大肚子”鸡增多,且雏鸡跗关节红肿。反之如果种蛋失水过多,胚胎发生脱水,雏鸡出壳后体重较轻,容易脱水干爪,精神不振等。

  1、育雏准备:制订育雏计划, 检查育雏设施运转情况。做好育雏舍的清洗消毒和预热准备等工作。

  2、雏鸡选择:健康雏鸡:出壳整齐, 大小均匀, 体重正常, 羽毛整洁光亮, 眼大有神, 两腿健壮有力, 腹部柔软, 肛门周围无粪便污染。弱雏缩头闭眼, 腹大肿胀, 脐带干结有炎症, 肛门有粪污。

  3、保温措施:开始育雏时温度应保持在32 ~ 35℃, 以后每周下降2 ~ 3℃。群体小、体质弱的雏鸡群应适当提高育雏温度;群体大, 体质健的雏鸡群可适当降低育雏温度。温度是否适宜, 除查看温度表外, 应根据雏鸡活动状况做判断。

  雏鸡紧靠热源, 挤压扎堆, 尖声鸣叫, 缩头闭眼, 表明育雏温度过低;雏鸡远离热源,张口呼吸, 双翅下垂, 大量饮水, 表明育雏温度偏高;雏鸡分布均匀, 食欲和饮水正常, 两翅紧贴, 休息时分散安静, 表明育雏温度适宜。温度过低或偏高, 应及时调整。

  4、饮水与喂料:在整个育雏过程中, 供水比供料更重要。饮水不足就会影响采食量、抗病力和生长发育, 一定要保证清洁饮水。

  另外, 必须供给营养丰富、易于消化的饲料。5周龄前雏鸡因生长快, 代谢旺盛, 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。

  5、饲养密度:饲养密度过大(一般6 周龄前以20羽/m2 为宜), 鸡群拥挤, 采食不均, 就会引起个体发育不整齐, 易感染疫病和相互啄羽;饲养密度过低,虽能提高成活率, 但不易保温也不经济。所以, 育雏期间一定要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。

  6、做好进雏前的准备工作:在进雏前要对雏鸡舍进行彻底的打扫和清洗,尤其要注意角落不要留有任何的污染物,然后对育雏舍做全面的消毒,可使用熏蒸消毒法,熏蒸时舍内温度保持在20℃,湿度保持在70%,保持24-48 h,之后打开门窗通风,再空舍1周以上。

  7、控制好雏鸡的养殖环境:控制好鸡舍的温度,因雏鸡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,因此要做好温度的控制工作,一般在第一周保持温度在32—35℃,以后逐渐的降低温度,最后保持在22℃,在控制温度时要结合雏鸡的反应和活动状态来进行。

  可以在饲料中给母鸡和雏鸡饲料中添加获利安(糖萜素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),【成分分析】茶油皂苷≥30%;总糖≥30%。

  【作用用途】激发机体免疫系统,提高抗病抗应激能力,减少死淘率;同时,还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,提高免疫器官指数,增加肥大细胞数量,从而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。

  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增强消化酶活性 ,糖萜素可显着提高血清总蛋白质含量和小肠内消化酶(蛋白质水解酶、脂肪酶和淀粉酶)活性,从而有效改善机体消化吸收功能,促进生长,提高饲料利用率。

  改善畜禽肉质,降低肌肉和肝脏中镉含量,提高胸肌总色素提高肌肉脂肪和苏氨酸含量。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功能 对自由基清除效率随浓度增加而提高,明显降低饲料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,对饲料中维生素A和粗脂肪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。

  促进生长,能提高畜禽生长性能。糖萜素能促进畜禽胃肠蠕动、增进食欲、促进营养的东西的吸收和提高饲料利用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