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安全

食品安全

食品安全

全都是肉的淀粉肠为什么不敢直接叫火腿肠?

发布时间:2024-03-27 03:56:54 来源:食品安全

  3月15日,央广网曝光了淀粉肠用鸡骨泥代替鸡肉以次充好,脂肪含量慢慢的升高,无专门国标等乱象。|视觉中国

  原本以为淀粉肠里应该全是淀粉,没想到被掺了肉,而且还是用于宠物饲料的“鸡骨泥”,但配料表却只注明了“鸡肉”。

  3月15日,央广网记者购买了目前市场上销售量较高的五种品牌淀粉肠,虽然名叫“淀粉肠”,但排在配料表第一位的是肉。

  相比于市场上动辄五六块钱的火腿肠,一根淀粉肠的拿货价仅在五六毛左右,这些肉来自什么地方?‍‍‍‍‍‍‍

  河南一淀粉肠生产厂商工作人员向央广网记者透露,“都是用的鸡肉和鸡骨泥,用鸭肉更便宜,大部分都是淀粉”。

  “鸡骨泥”其实是低配版的“机械分离肉”(Mechanically separated meat)——把猪、鸡、鸭的带肉骨骼,通过机械分离工艺,产出的肉糜。

  “鸡骨泥”跟“机械分离肉”的差别在于骨渣含量的不同。鸡肉糜中只留下了很少的骨渣,而鸡骨泥中则保留了所有的骨渣。

  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——控制成本,“机械分离肉”比鲜肉价格要低不少,但对人体无害。

  1995年,火腿肠市场进入白热化,掀起了一场恶性竞争,而代价是我们这些普通人。

  当时春都、双汇等大牌争相降低瘦肉含量,大家互派卧底侦察,彼此竞争,为了压低成本,淀粉、肥肉越加越多。

  最极端时春都火腿肠的含肉量仅剩10%,被戏称为“面棍”,这是“淀粉肠”的鼻祖,口感非常差,几乎没法吃。

  为了整治火腿肠中无肉乱象,2006年的火腿肠国家标准中,重新规定了火腿肠是以畜禽肉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,采用腌制、斩拌(或乳化)、高温蒸煮杀菌等加工工艺制成的肉类灌肠制品。

  还规定,火腿肠的淀粉含量最高均不能超过10%,优雅的特级火腿肠,淀粉含量更是不能超过6%。

  大部分火腿肠,均遵守这个推荐性标准来给自己分级 / GB/T 20712-2006_火腿肠

  任何加工食品都需要有“执行标准”,没有现成的“国标”,公司能够制定标准,称为“企业标准”。

  “企业标准”的要求是:不能低于任何涉及到的强制标准(比如企业标准中涉及到食品添加剂和农残,不能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);标准符合食品生产规范,能够保障食品安全。

  为了让我们消费者相信,自己吃的是“淀粉”而不是廉价的肉,生产的全部过程的“乳化”工艺帮了大忙。

  在斩拌机每分钟6000转的速度下,肉块被打成肉泥,使其丧失肉感。然后又在115℃以上的高温进行蒸煮杀菌,肉的纤维弹性变差,火腿肠仅存的肉味也被“消灭”得七七八八。

  既然不叫“火腿肠”,也就不需要执行火腿肠的标准。不同的厂家,也就可以制定自己的质量标准。

  其中蛋白质标准是不低于5%,而脂肪和淀粉的标准分别是不高于25%和35%。即便是跟“普通级”的火腿肠相比,也要“差”了许多。

  除此之外,不管是火腿肠的国家标准还是淀粉肠的企业标准,都只要求了“蛋白含量”,而没有对蛋白来源进行限定。

  使用“鸡骨泥”的厂家只需标注“鸡肉”。那些猪皮、鸡皮和鸭皮制造的“淀粉肠”也只需在配料表中标注“鸡肉”或“猪肉”即可。

  这些“机械分离肉”,并没要求一定要在配料表中详细标明,淀粉肠厂商当然可以说这些肉是猪牛羊。

  1982年,美国食品安全检验局(FSIS)认为机械分离肉是符合食物安全标准的,允许用在一些特定的食物里。

  到了2004年,由于疯牛病的威胁,牛骨泥被剔出人类食用名单,但鸡骨泥和猪骨泥依旧安全,但必须在商品原料表中写明。

  2012年,英国食品标准局(FoodStandards Agency)发布严规,机械分离肉工艺流程须使用高压,只适用于鸡肉和猪肉,不适合牛羊肉。

  政策发布后,当年市场上使用牛羊肉作为机械分离肉的商品全部被召回,厂商只可以使用更贵的肉。

  德国对机械分离肉也要求特别备注成份,以供消费者选择。2021年,《明镜周刊》调查,抽检的20个香肠样本中,几乎每两个样本中就有一份呈阳性,这些肉未按规定标注。

  这起舆论风暴中心的“淀粉肠”,显然并没有标注“机械分离肉”,但还有非常多诸如:牛排、鸡排、汉堡肉等商品也没有。‍‍‍‍‍‍

  并非所有的制造商都是害群之马,只有指定更详细的行业规则,才能使消费的人真正明白他们购买的食物到底是什么成分。